欢迎访问浙江酒水招商平台!
sitmap   |    RSS   |    网站地图
酒水招商平台

大平原(三百五十六)|寒冬里的暖心往事

寒冬里的暖心往事

文/范廷伟

近日,我从《姑苏晚报》的怡园副刊上读到一则文章,题目叫做《有些事你也会鼻子一酸》。作者在篇幅不长的文章中,历数了几则暖人心扉的小故事,令我读来颇有共鸣。都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故事,或许遇到这些事情时,我们当时心头一热,鼻子一酸,但随着天长日久,时过境迁,这些珍存于我们心底的小故事,会被一些新发生的事情冲淡,继而被我们遗忘。也很难说,这些温暖的小故事,在某一时刻,或许受到一件事情的影响,会重新从我们的心底慢慢泛起,涌上我们的脑海,让这一幕幕的珍贵影像从我们眼前徐徐再现。

我从小就喜欢读些杂书,父母也很支持我读书、买书,儿时的零花销、压岁钱等等,几乎都被我买成了连环画、课外书。读书多了,就开始心猿意马,想入非非起来,梦想着能够成名成家、著书立说。当然,这个“家”就是中学课本上被收入文章的那种“作家”。只有梦想不行,得付诸行动才行,人们不是常说“亲口尝梨知酸甜,亲身下河知深浅”么。就这样,尚在读高三的那年是1986年,我不知天高地厚地开始往外投稿。那年九月份的某个周末,父亲从村委会给我捎回来一个牛皮纸信封,右下角赫然显现着《惠民大众》(《滨州日报》前身)编辑部的字样。那时,用一句“激动的心,颤抖的手”来形容我,该是再恰当不过的了。绿色的方格稿纸,竖写的钢笔字体,编辑李长英老师那些鼓励之语,就像是给我打了一支强心剂,特别是小诗《秋天》被报纸留用的消息,令我欣喜若狂,欢呼雀跃。

说歪打正着也好,运气更佳也罢,总之,我的处女作堂而皇之地发表在了该报10月12日《渤海浪花》副刊上,虽是只言片语,寥寥几行,却像阿里巴巴学会了打开财富之门的咒语。1989年冬天,我因公出差去滨州,抽空去报社拜访李老师,那时头脑简单,四肢发达,都没有客气地推辞一下李老师的盛情,反而去李老师家中吃的午饭。李老师邀请了一位朋友相陪,标准的六菜一汤,喝的是当时时兴的“董郎家”美酒。下午,因为我要去滨州一棉找在那里学习的同事,李老师便骑自行车驮着我穿街过巷,一直将我送达目的地。坐在他的自行车后座上,我心暖鼻酸,感动连连。后来,他的散文集《告别夏夜》出版,还亲笔签名并托朋友辗转送我,着实令我大大感动了一把。作为一名文学“菜鸟”,少不更事,傻儿吧唧,可是李老师不薄新人,对我热心扶持。那些微小的细节,那些鼓励的话语,像三九严寒里的一炉旺火,至今温暖了我三十多年,必将温暖我未来的岁月。“师傅领进门,修行在个人”,李老师就是一位把我“领进门”“送上道”的文学恩师。

20世纪90年代初期,我们附近这一带的黄河上还没有搭建浮桥,很多乡镇之间也没有互通的柏油马路,加之通讯落后,出行不便,可谓“在家千日好,出门万事难”。有一年冬天,我顺便搭乘我们单位的拖挂车,去商河县农村看望多年不见的老家伯父伯母。事先联系了在县城供销社居住的老家三哥,他在商河城南与我接上头。单位车辆去往县城最北端的赵奎元乡棉花加工厂装货,我和同事相约次日傍晚在当初下车的地方集合,再一同连夜赶回我们工作的单位,这样不影响后天的正常工作。由于三哥太忙,我便骑了他刚买的新自行车,抓紧赶赴三十里外的乡下老家。在老家的这段时间里,走东家,串西家,亲情绵绵聊不尽,酒香袅袅说不完,我被这份浓浓的亲情所包围,真有种“乐不思蜀”的感觉了。第二天下午,我不得不离开老家,在告别伯父伯母时,伯母装了满满一布兜早就晒好的干铃枣让我带上。

骑车赶到商河县供销社时,三哥的家里“铁将军”把门,一家人不知道去哪里了。那时没有手机,也没有其他联系方式,实在让我心急火燎,关键是我想不出有什么好办法,到底把他新自行车放在哪里最安全呢?冬日天短,眼看着太阳西斜的速度明显加快,我着急得在三哥门口转来转去,焦躁不安。手表秒针“啪嗒、啪嗒”的跳动声,让我听得心跳加快,额头冒汗。我在三哥门口附近睃巡了一番,看到有户人家敞着大门,便试探着走了进去。一位年轻妇女在忙碌着,我赶紧喊了声“大嫂”,并把事情原委和人家叙述清楚。大嫂非常热情,听说我是来自黄河以南的,回来走老家,就劝我不要着急。她亲热地和我说:“你蹒河过坝来一趟不容易,甭等你三哥了,车里放在我家你放心就行。天太冷了,现在去城南还早,我给你下点面条吧,暖和暖和身子。等会我送你去城南。”万般阻拦也没用,萍水相逢,素不相识,只是吃过大嫂下的面条,心里暖暖的,鼻子酸酸的。时隔这么多年了,依然记忆尤深。记得当时想给人家留下那兜铃枣的,可大嫂称家里有,说啥也不要。

我是1990年底结婚的。父亲拧劲把力,倾其所有,给我盖了三间窗明几净的大瓦房。结婚前,还有很多前期准备工作要做。父亲是木工出身,他事先根据我的身高,提前打制了一个超出正常长宽尺寸、又特别敦壮的木床,买了领先村里伙伴的双卡收录机。那时,农村青年结婚刚刚兴起了可以任意拆装的组合橱。繁华的镇驻地街头,家具店比比皆是,组合橱琳琅满目,简直能让人挑花了眼。父亲手艺精湛,对各种木料的耐用程度,可以说是哑巴吃饺子――心中有数。原本想亲自给我做两个质量过硬的大衣橱,但我看不上早先那些呆板、陈旧的橱柜样式,执意要购买当时更流行的组合橱。家里条件虽然不好,父亲还是非常痛快地听从了我的意见。无论价格贵贱,这次他说啥也要打发我一个满意。为了不影响我的工作,他在我中午下班之前赶到镇上,去离我们单位不远的家具店门口集合,由他帮我长眼色、把好关。

那天中午,我在前面对比着组合橱的样式,在某套组合橱前停留时间稍微长一点,父亲就会紧跟其后,或站或蹲,仔细观察组合橱的做工与质量。在不经意间,他的双鬓白发,瞬间刺痛了我的眼睛,继而又深深刺痛了我的内心,令我鼻子发酸,差点落下泪来。真的,我从来没有意识到父亲有会慢慢变老,也从未这样近距离地观察过他的双鬓。家里老老少少七八口人,他从年轻时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牛,起早贪黑,披星戴月,一年四季,辛勤劳作。尤其是那段时间,为了筹备我的婚姻大事,他先购买石料、砖瓦,再购买石灰、木料,最后做门窗、砍屋架,费心劳神,亲力亲为,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和汗水。可他换来的是什么?是我的任性,是我的执拗,是我的稍不如意便反嘴,惹他生气。父亲现在确实老了,腿脚不便,反应也变得迟钝。诗人陆游说,家贫轻过节,身老怯增年。现在生活条件好了,我真的希望好日子过得能再慢一些,让老父亲能陪伴我走更远更长的路程。

或许因为上了年纪,觉得思想渐趋保守了,对一些年轻时候认为是高、大、上的东西已然提不起任何兴趣。当下的自己,反倒是对发生在身边普通人身上的一些小故事,有了越来越多的感同身受。每逢闲暇之时,我会经常会翻检过往,感怀忆旧,抑或沿着时光的河流逆流而上,去重温那些诗意的美好,去回味那些温暖的时光。这些温润人心,教化无形的小故事,从来都是寻常小事,我常常会为了生活中诸多这样的人或事心肠一软,心底一暖,喉头一热,鼻子一酸,并特别乐于记而为文,再越来越广的生活空间,分享给越来越多的知音好友。

作者简介:范廷伟,系山东省作协会员,现供职于山东魏桥创业集团。

  • 白酒动态
  • 啤酒动态
  • 红酒动态
首页 |白酒招商 |啤酒招商 |葡萄酒招商 |养生酒招商 |特色酒招商 |OEM定制 |酒水供应 |品牌企业 |糖酒展会 |酒水资讯